卷首语

大家常说,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启迪未来,不管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平坦还是坎坷,都是没有机会能够再重来一次的。相对于农机行业而言,2018年的道路走得并不轻松,农机人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但是不管怎样,这些过程已经镌刻在中国农机发展历程中,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记载。

走过2018,让我们共同回顾农机行业那些看似平凡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浓缩成值得铭记的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降速

2018年,农机行业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趋弱发展的运行态势,销售规模和利润增速降至低点,产业运行正在经历着深度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高位、低速、低效运行已成常态。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1-11月机械工业运行情况》文件显示,农业机械类统计10种产品产量中,8种下降,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同比分别下降27.31%、8.98%、32.63%,谷物收获机械下降31.86%,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下降11.66%。另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预测,2018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在1%左右,利润负增长超过两位数。再据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12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27.8%,6个一级指数均位于不景气区间,纵观全年12个月农机市场景气指数走势情况,自4月份开始,呈持续走低态势,下半年6个月一直处于不景气区间,不管是市场表现、效益指数、人气指数,还是经理人信心指数、销售能力等指数均差强人意。过去,我们习惯了高速增长,“踩油门飙车”确实很爽,自2015年连续四年遭遇连续“刹车”,2018年下行更甚,大家难受至极。

关键词二:空窗期

2018年农机市场处于“空窗期”,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传统品类饱和、供给过剩、价格竞争激烈,而与此同时,高端品类国产化不足,诸多产品依赖进口,小众新兴品类处于市场培育期,体量不足,整体规模衔接出现空档。2018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农机品类遭遇市场天花板,齐声下滑,新兴小众品类迅速勃兴,多种作物机械化满足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农机品类市场运行涨跌并不绝对,传统产品玉米联合收割机出现两位数上升,而小众品类烘干机则出现了折腰式下滑,再如植保无人机,实际市场表现也并不像预料的那样火爆,而是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整体看,2018年农机市场处于“空窗期”,传统农机市场进入常态化,新兴市场崛起,然而现阶段快速增长的小众市场占比较小,不足以支撑传统市场下行留下的巨大空间,市场正在进行深度结构性调整。

关键词三:分化

2018年农机市场除了传统品类和新兴品类发展出现分化,农机品牌发展也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短期分化现象,那就是传统农机二三线品牌“革”了一线品牌的“命”,换种说法,2018年一线品牌企业业绩下滑明显,日子很难过,而为数不少的二三线品牌企业却出现罕见提升,这种现象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这种现象在大中拖产品制造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线品牌下滑严重,为数不少的中小品牌销量不降反升,这说明两点,第一点,国内大中拖产品在日渐趋于成熟,一线品牌和其他品牌没拉开档次;第二点,用户购买力下降,一线品牌价格偏高,用户不买账,二三线品牌价格占优,固然有些小问题但是不至于造成大影响。于是乎,用户在180马力以下产品购买上,在诸多品牌中反复衡量,从销售结果来看,国内二三线品牌抢占了一线品牌的不少份额,国内大中拖产品销售品牌集中度出现降低。透着现象看本质,这种“分化”其实是短期现象,长远看,国内农机品牌导向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如何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仍然是国内诸多企业共同思考的“大课题”。

关键词四:需求乏力

农机产业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运行态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行业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外,连续几年,国内粮食价格回落明显,农民种地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失衡,农民手里没钱,购买力下降,导致对农机投资热情不足。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国内整体经济发展减速的大环境下,从事农业的农民群体收入更是下降的厉害,走进农村,我们会发现时下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不以种地作为主业,而是作为副业,作为收入来源的一种补充,甚至于,很多地域农田撂荒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耕作的农机具,存在了严重的社会存量饱和,在如此背景下,农机手跨区作业正在逐渐消失,作业量在减少,收入不足,对农机产品的购买需求乏力已是必然。

关键词五:回归原点

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的10余年里,诸多农机企业抓住政策红利释放的战略机遇,催生了行业竞争格局的加速成型。在2014年以前市场超常规发展阶段,诸多企业对农机补贴趋之若鹜,谁能够取得补贴资质、抓住补贴重点、抢到补贴资金,谁有机会赢得市场,然而,随着2015年农机行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机补贴决定市场需求的现象正在发生改变,从2018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和用户需求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主导了产业的发展方向,产品这一市场竞争的基础载体越来越显示出决定性作用,整体来看,高端化、大型化、复合化、智能化、精量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价格因素成为了成熟传统品类销量的另一关键因素,更加印证了农机市场竞争的回归,产品好卖不好卖,企业效益好不好,产品说了算,用户说了算!

关键词六:深度调整

拖拉机关注度趋向大马力;玉米收割机趋向小地块多功能;轮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大喂入量成主流;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国产品牌逐渐赶超;自走式旋耕机备受关注;免耕、精量播种机更受欢迎;秸秆捡拾打捆机成黑马;插秧机市场需求下滑;青贮机刚性需求强劲;烘干机断崖式下滑……2018年,农机行业各细分领域市场都经历了一场深度调整。

新研股份、勇猛机械顺应玉米收获机市场调整,在2018年玉米收获机市场触底反弹中迅速回暖;中联收获勇于转型,在花生收获机领域大展拳脚,赢得市场第一;郑州龙丰不忘初心,在翻转犁领域深耕细作,开辟口内新市场,成为国产犁超越进口犁的典范……在国内农机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有的企业进入蛰伏期,等待春天的来临;有的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面对市场寒冬期依然奋勇前行;有的企业则在没有经受住凛冽的寒风,消散于这场凛冽的寒冬。

总结了农机行业2018年的六大关键词,农机通白皮书也再次酝酿而出。2018年农机通产品网络关注度统计数据继2014年持续攀升以来出现首次下滑,除了播种机等部分行业保持微弱增长之外,拖拉机、收获机、烘干机等大部分农机子行业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这也说明在农机行业整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下,用户对农机产品的网络关注也受其波及,出现了首次下滑。

当然,早在2017年农机通白皮书的主题“雪虐风饕”便已经揭示了农机行业的寒冬瑟瑟,2018年我们将主题定为“深度调整”,希望农机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在市场寒冬期,通过农机通的网络用户关注度数据,分析出用户对农机需求的改变,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度了解,调整产品布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深度调整,安然度过这段艰难的寒冬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