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玉米收获机市场“冰点”来袭:4大维度解析困局与破局

作者:李勇 本站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收藏

  自2022年“国三升国四”动力机械排放升级造成市场透支之后,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遭遇了2023/2024连续两年回落,今年以来,仍延续了一路低走的运行态势。

  作为我国农机行业里重要品类之一,玉米收获机市场前路终将如何?牵绊着太多农机人的心弦。

  综合多方因素,我们不妨从以下4个维度思量一下玉米收市场的走向。

  第一个维度:机主有没有挣到钱?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农机用户90%为投资性购买,跨区作业收益直接决定着农机产品购买需求。换句话说,现在用户购买农机产品,绝对比重的人都是奔着替别人作业赚钱去的,如果农机机主作业期间挣到钱,不仅会加速农机更新,而且会吸引更多人投资购买,反之,则背道而驰。

  相关机构做过一个农机投资回报的调查,其中一项就是考量哪种农机回本速度最快?结果受访者的回答较为分散,给出的答案呈现多样化:25%的用户选择拖拉机,这与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适用性有关,通过悬挂不同的机具,拖拉机可以胜任旋耕、深松、播种、打捆等多种工作,当然这一结果也有拖拉机用户占比较多的原因。

  紧随其后的是植保机械,占比23%,原因是植保无人机能够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药和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飞手”这一职业队伍中,同时,无人机体积较小,跨区作业也更加方便,收益不错,用户认可度较高。

  而后,玉米收获机和谷物收割机分别以20%和12%的占比位列第三和第四,这两种农机在作物收获季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跨区作业的主力军,收益有一定保障。此外,秸秆打捆机也获得了10%的受访者支持。同时,青贮机、割草机插秧机等农机类型也均有用户提及。调查中,也有个别用户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哪有回本最快了,都很慢!”反映出当前农机回本周期普遍偏长的现实。

  具体讲,农机主赚不赚钱,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个是作业价格,另一个是作业量。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秋收期间,超过70%的玉米收获机受访机主反映,收获机过剩而实际作业需求不足,车多活少,挣不到钱。仅有6%的玉米收获机受访机主感觉“忙不过来”,活挺多,收益还不错。从2024年玉米收获作业价格看,超过70%受访机主反映,玉米收获作业服务费用主要集中在每亩70-90元之间。占据绝对比重的受访机主认为,作业费用较之上年持平略低。

  不可否认,任何形式的取样调查都具备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并不能说它没有代表性。近两年来,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而伴随着玉米收获机的社会保有量增加,产品更新迭代后的作业效率提升,多数机主收益下降成为既定事实。

  按用户投资农机的盈利模式看,一般情况是跨区1-2个作业季就进行产品置换更新,“作业收益+二手机残值”决定着投资回报率,如果作业收益离机主预期差距较大,势必延缓产品更新的想法。

  近两年,玉米收获机市场就面临了投资回报周期延长这一问题,投资玉米收获机的机主挣不到钱,直接影响了用户投资消费的积极性,成为导致销量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维度:玉米值不值钱?

  玉米价格不振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据统计,2024年,我国玉米价格掉到4年来的最低点。2025年以来,玉米市场价格更如过山车般剧烈波动,特别是下半年,跌势迅猛。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上旬,我国主产区玉米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5%,部分产区出现"卖粮难"现象。

  我们把视角放大,会发现国际形势、产业链条供需失衡等利空因素共同造就了玉米价格“跳水”。

  从国际视角分析,据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23/2024年度,全球玉米的产量创历史新高。全球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美国和巴西这些主要生产国的产量暴增,直接导致国际市场玉米供给过剩,价格回落。

  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走低,国内市场想独善其身,就需要在需求端、调控政策等领域持续发力。而实际上,结果差强人意。据统计,202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35亿亩,总产量突破2.67亿吨。同时,进口玉米保持高位,2025年上半年,来自美国、乌克兰等国家累计进口玉米量达1800万吨。另据统计,截至6月底,国内玉米库存总量约1.2亿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足以可见,玉米供给端充足,然而,国内玉米需求端严重不振!首先,占玉米消费总量60%的饲料加工业,因为国内畜牧养殖产业的持续低迷,需求锐减;同时,玉米深加工产业也面临挑战,淀粉企业开工率不足60%,酒精企业受利润压缩影响而主动降库存,玉米工业消费增速大幅放缓。

  不仅如此,政策层面调整对玉米市场影响异常巨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玉米临储政策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最低收购价较上年下调5%。财政补贴方面,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些政策变化,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价格下行压力。

  玉米不值钱,导致了种植玉米农民手中没钱,消费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影响了用户种植积极性和投资玉米相关产业的积极性,这当然,就包括了以玉米收获机为代表的农机产品。

  第三个维度:市场饱和度及刚性需求如何?

  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农机装备产品,玉米收获机的称谓是独一无二的。以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技术路线分析,欧美等国家全面采取了籽粒直接收获的技术路线,使用的机械装备统称为谷物联合收获机,通过互换割台,便可以实现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的籽粒直收。

  而我国绝对比重的玉米收获采取了“摘穗+脱粒”的分段收获的方法,即:第一段,收获,通过机械摘穗后直接收集带苞皮或剥皮的玉米果穗和秸秆处理;第二段,脱粒,将玉米果穗在地里或场上晾晒风干后脱粒、贮存或销售,这无疑也就成为了我们独有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

  归根结底,我国分段式玉米收获方式与农艺习惯、玉米品种、烘干设施完备情况以及用户对粮食价格观望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伴随着产业进步,我国玉米籽粒收获也实现快速进步,相应的农机装备称作玉米籽粒收获机。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研发制造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从最初的拖拉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到后来的小麦、玉米割台互换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到自走式玉米摘穗收获机(从不具备剥皮功能到具备剥皮功能),到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到玉米籽粒收获机……整体看来,国内玉米收获机械技术进步是递进式的,是越过一道道技术壁垒与功能丘壑发展形成的。

  追溯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历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1年之前,产品与市场培育阶段。这个阶段是玉米收获机资源积累期,存在技术基础薄弱,产品功能单一、可靠性不足等弊端,期间,玉米背负机、小麦玉米割台互换机、自走机等多种机型并存,产品成熟度较低。

  第二个阶段,2012—2014年,市场爆发阶段。伴随着产品与市场积累完成,2012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刚性需求、两行与三行小型机产品成熟度提升等多种有利因素促使下,玉米收获机市场爆发式增长,正式开启了玉米机产品性能和品质成熟升级的跨越之门,市场销量连年增长,2014年市场销量更是接近8万台,达到了近10年来年度销量的顶峰。

  第三个阶段,2015年至今,趋缓常态化阶段。自2015年开始,伴随着国家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方向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进入了连续下滑通道,2017年整体市场销量不及4万台,一举跌入近7年以来的市场谷底。自2018年开始恢复增长态势,但增幅趋稳,年销量维持在4.5万台上下。2022年,在“国三升国四”动力机械排放升级促使下,当年销量大涨,远超过6.5万台。而后就是连续的市场回落,一直延续至今。

  经过了多轮竞争,国内玉米收获机领域形成了以雷沃、英虎、迪马、牧神、勇猛等知名品牌,制造企业超过70家的产业格局,且品牌集中度不断上升,销量前5的品牌占据了七成多市场销量比重。市场主销机型以摘穗剥皮机型、穗茎兼收等机型为主,且因各地农艺不同,玉米种植垄距不同造成割台多样性,与市场竞争加剧深入相伴,中低端产品赛道拥挤现象已经显现。

  近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保有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由53.01万台增长至63.97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2024年我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长至69.4万台。

  从玉米种植面积统计情况看,近10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幅为4.06%,处于趋稳状态。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玉米收获机械化率逐年提升。据农业农村部信息公布情况,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和88%,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从近几年玉米收获机市场表现看,需求下降、增速放缓、车多活少普遍存在,更多地显现出区域性饱和现象,市场用户购买多数为老用户旧机置换,新增用户不断减少,刚性需求多体现在存量更新上,且更新频率变慢,市场竞争中品牌集中度增加,产业升级与品牌再整合蓄力待发。

  第四个维度:产品创新与补贴导向如何?

  肯定地讲,我国农机装备行业正处于科技创新与产业跨越的发展周期,虽然市场增速放缓,但是行业竞争力在提升。以拖拉机、收获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农机产品性能愈加成熟,迭代升级加速;以蔬菜作业机械、经济作物作业机械等为代表的新兴品类市场供给满足程度大幅提升。高端化、大型化、智能化农机产品国产化率迅速提升,采棉机、大型高密度打捆机等进口垄断局面被打破,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层出,农业机械化需求得到了空前满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产丰收、农业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玉米收获机的主销区域与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种植带。按照区位分布,划分为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播玉米主产区、西南山地玉米主产区、南方丘陵玉米主产区、西北灌溉玉米主产区、青藏高原玉米主产区6个主产区。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主要有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省(区),这几个省份玉米播种面积占到全国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

  按照面积和总体产量两个维度,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黄淮海夏播玉米主产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安徽北部等地,是当之无愧的玉米种植的主战场;从总体产量维度,全国玉米产量最大的是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也就是说一年一熟的东北、内蒙古等区域玉米最高产,一直是玉米机械化提升重地,也就是大型机械的主战场。

  从作物外形及相关农艺特征看,相对于小麦、水稻等谷物,玉米不仅具有株高较高、秸秆质地坚硬、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而且农艺千差万别、种植地块大小不一、种植行距多种多样等特点,玉米机收难度相对较大,对作业机械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剥皮、脱粒效果等均是较大考验。

  近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产品创新成效显著,不仅摘穗剥皮、穗茎兼收机型创新频率增加,而且在籽粒收获机型突破上神速。具体到产品型号上,轮式、履带式、小型机、大型机等一应俱全,基本可满足不同玉米种植场景的作业需求。比如,英虎玉米收获机产品精耕黄淮海区域市场,其产品结构设计独特,具备速度快、效率高、故障率低、收获效果好等特点,深受用户喜爱,市场销量行业领先。再如,以技术创新速度快著称的雷沃玉米收获机产品,几乎每年都有创新技术应用,产品迭代升级速度堪称一流,2025年在实现黄淮海区域产品占有率的基础上,创新升级的东北玉米收机型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其玉米籽粒收产品经过多年完善升级,也正在赢得更多用户认可。

  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层面,玉米收获机一直是补贴重点,近年来,国家在智能化、高端化以及丘陵山地机型等领域加大补贴力度,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同时,国家推行的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社会老旧农机淘汰、更新,以释放市场需求。

  着眼长远,玉米机械装备的前景看好毋庸置疑。而眼下,玉米收获机市场却处于缓行期,就今年的市场形势看,全年销量同比持平或仍有回落是大概率的事情,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残酷,品牌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马太效应”依然会更加明显。

  所有玉米收获机企业必须立足满足用户需求,从产品升级、做好服务、市场拓展等环节下功夫,把核心精力放在产品可靠性、适应性、创新性等核心要素打磨上,找准市场定位,以产品取胜,至关重要。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www.nongjitong.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