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打好“蓝黄”开发攻坚战,努力把莱州建设成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桥头堡,近年来,莱州市农机推广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全市的农机推广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最近,莱州市农机部门就如何加强全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调研。
一、莱州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设情况
莱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是全额拨款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编制14人,在职11人。推广站拥有办公楼一座,有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其他技术人员4人。服务工作车1部,每人一台电脑,空调7台,摄相机、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各一部,实验仪器30多台件,配件仓库4间。
目前,莱州市已建成机构健全、职能明确、编制合理、经费保障、运转良好的农机推广体系,现有18个农机推广机构,其中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镇农机推广机构17个,形成三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莱州市建立起来的三级农机技术规范化推广服务网络,是以市农机推广服务站为龙头,镇街农机区域服务站为补充,村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联系点、各级农机合作社、村农机服务队、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为依托,农民机手广泛参与、上下协调的农机社会化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利用率,加速了全市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普及,为全市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及机械化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莱州市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推广服务体系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提。
莱州市农机推广站拥在独立办公楼一处,上下三层,共有32个房间,先后投资了20多万元对办公楼外墙和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设有站长室、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培训室、接待室、项目办公室等,增添了一批投影仪、试验、测试等推广办公设备。推广站培训室可容纳50多人的培训,另外,我们还与农机化学校共建一处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培训教室,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培训与农机推广能力。
为健全莱州市的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让农机推广人员长知识、增见识。聘请农机、农业方面的专家,利用培训教室对我市镇、街的农机推广技术员进行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合作对我市的农机大户 、农机手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农机人员参观农业机械展览会、到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内部管理,按项目考评办法制定奖惩制度,按百分制将各项任务计划细化,分工到人,各司其职,责任到位,调动起全体农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二)创新推广机制,利用项目驱动发展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保障
主要粮食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后,莱州市又将农机推广的战略重点转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力争使经济作物机械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突破。近三年,莱州市分别承担了省、烟台市大姜收获机械化、花生收获机械化、葡萄植保机械化等创新示范项目,为全面提升和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莱州市除了采用常规的会议宣传、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外,把传统的农机推广与系列化服务有机结合,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科技入户”、“送教下乡”活动,每次现场会都邀请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参加,使这些大户成为日后新技术、新机具的义务推广员和解说员。
2011年、2012年莱州市先后完成了省、烟台市创新示范项目《大姜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推广》,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与莱州市金田农业机械研究所通过刻苦攻关,自行开发、研制、生产出了大姜收获机。该技术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适用新型专利。另外,2011年还成功举办了山东省大姜收获机械化现场演示会。通过项目的推动,到2012年底莱州市的大姜收获机数量达到732台,大姜收获机械化水平提升到73%,二年累计完成大姜机械化收获8万余亩。
今年莱州市分别承担了省《花生收获机械化项目》、烟台市《葡萄植保机械化项目》。花生收获机械化项目确定之后,立即对几个生产花生收获机企业生产的机械进行了详尽考察筛选,最后确定了二家适合我市农艺、土壤联合收获机机型,对这二个机型在示范田多次试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试验改进。在今年我市购机补贴资金有缺口的情况下对花生联合收获机做到应补尽补,项目内共补贴花生收获机7台。葡萄植保机械化项目确定后,我们针对市场上的喷雾机雾化效果差、颗粒大,喷施后药物在植物叶面凝聚流失,不能做到叶面双面喷洒的现状,莱州市农机推广部门与莱州市源田农机公司一起研制了3MS-400型、3M-300型两种弥雾机,该机械与其他生产厂家的机械相比,具有雾化效果好,颗粒小,附着好,且其送风装置可在喷药时,吹动葡萄叶翻动,使叶面正反都能均匀受药,克服了其他机械受药不均的缺点。3MS-400型弥雾机达到了一次喷药完成一垄葡萄双面喷药的效果,既减少了拖拉机的进地次数,减少了喷药次数,又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该机械一经投入市场,便得到了广大果农的普遍认可。
(三)搞好示范带动,依靠服务促动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
一是示范带动。在市粮丰农机合作社、金海农机合作社等全市5家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合作社建有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全市5处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1200亩。依靠农机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为新机械、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提供了推广平台,是我们农机推广部门经常采取的一条成熟推广工作经验之一。在工作中通过层层召开现场会,抓农机示范镇街、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建设工作,用现场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机手干,“争取项目——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机具推广”的推广模式已成为我市农机推广部门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段。由于现场示范作用明显,推动以“生姜生产机械化、花生种植机械化、葡萄植保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新技术创新发展,加快了全市经济作物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建有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生姜示范基地2 处,花生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3处,葡萄植保机械化示范基地1处,总面积达2.3万亩。
二是服务促动。结合花生机收、大姜机收等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演示,定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机手开展培训服务。为此,莱州市农机推广部门在莱州市金海种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粮丰农机合作社的500亩试验田里,多次进行各类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示范,定期组织广大机手在试验田里开展技术培训和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会。在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中,推行的“三级教学法”,即实行理论授课、实地操作与经验交流于一体的培训新模式。实地操作时聘请莱州源田公司等当地农机生产厂家为培训学员进行技术指导。为每个学员配发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实用技术》培训读本。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搞好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等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服务,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为搞好演示推广,莱州市农机局制作了150多份农机推广演示课件,分发到示范村,并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多次开展经济作物技术培训服务。三年来,共培训经济作物机械化操作能手1100人。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技术服务人员,经常深入到示范点,主动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搞好经济作物新机具的考察引进与试验示范,解决技术难题,仅2013年,莱州市就利用农机补贴政策推广了适用果园发展的“大棚王”拖拉机400多台。
三、莱州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为了实现农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农机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在当前,加快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宣传,提高认识。农机部门要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与理念,增强对加快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因地制宜的制定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为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外部环境。
(二)、夯实基础、加快建设。为了使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一是要制定出台扶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夯实政策基础,加快制度建设,为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要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夯实技术基础,加快农机技术人才建设,为加快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三)、加大扶持、加快发展。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事关农机科技创新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的推广应用,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是要为乡镇农机站提供一定的办公、维修、推广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场地,另一方面还要为乡镇农机站提供一定的农业机械设备,不断增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示范与引导带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