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合力奏富民曲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作者:《抚州日报》 揭方晓 陶金龙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日前,南城县徐家乡农机大户王二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表示了由衷的感慨。据了解,王二毛拥有全喂入收割机2台、耕整机2台、插秧机1台,农机固定资产投入10多万元。每年,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他要为周边农民耕地300多亩、收割300多亩、机插200多亩,仅农机服务这一项,年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

    自2004年中央财政实行购机补贴政策以来,南城县农村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到2011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29500多台,总动力达462672千瓦,农机化综合生产率达59.1%,农机大户360多户。面对全县农业机械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如何有效地整合农机资源,全面提高农机生产服务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为农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及时、优质的农机服务,就成为县里农机服务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要达到这一目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势在必行。

    在南城县,说起申办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建昌镇万年桥村村民黄国财。黄国财是个能人,经营过造纸厂、果园及养殖业,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他的这些实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2009年年初,黄国财决定改变投资方向,投身农机化生产。于是,他首先承包了220亩水稻田,通过购机补贴政策购置了6台手扶拖拉机、4台机动插秧机、5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运输车,农机总动力达到341.4千瓦。他的这一动向,引起了县农机服务部门的高度关注,于是因势利导,引导他联合其他农机大户,申办成立南城县万年桥国财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全县农机大户走向合作经营闯出了一条路子。

    合作要显现效益,就必须走规范化之路。为此,南城县农机服务部门主动与县工商、税务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协调沟通,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工商登记、建设用地、税收、资金、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分析、政策动向、农机作业需求、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服务。同时,通过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途径,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财会人员、维修人员和高级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此外,该县还不断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跨区作业,大力推行农机订单作业模式,积极推进耕、播、收、运“一条龙”作业模式,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农民土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机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里塔镇农机大户赖金根拥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收割机、耕整机、插秧机各一台,农机固定资产投入约30万元。每年,在农机合作社免费提供跨区、跨省作业服务信息的支持下,赖金根携带他的这些“致富机”实行跨区、跨省作业,作业时间不少于60天,纯收入可达8万多元。

    目前,南城县已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9个,共有合作社成员220余人,拥有多种农机设备400多台(套),年作业服务面积近10万亩,总服务收入达400余万元,受益农户20000余户,农机合作经营效益日渐显现。(揭方晓 陶金龙)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