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占彬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今年的三秋农机生产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乡村秸秆禁烧工作,组织机械开展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等一条龙作业,将白沙镇下磨村的2300亩玉米秸秆全部进行了还田,彻底解决了该村的秸秆禁烧工作压力,受到了县、乡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倡导、村委组织、合作社实施、群众配合,优质作业的农业生产之路。
一、基本情况
占彬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元,位于白沙镇下磨村,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合作社有12名社员,其中技术人员10名,在农机部门取得了驾驶操作证,拥有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台套。
二、主要做法
1、积极开展三秋秸秆还田作业
今年三秋期间,该合作社利用自身的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等农机具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同时,又前往汝州联系8台拖拉机,到下磨村进行秸秆还田、旋耕作业等。他们把每2台拖拉机为一组,前面的拖拉机进行秸秆还田,后边紧跟一台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玉米分户收获,秸秆还田、旋耕实行实行连片作业,这样既提高了耕作进度,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村两委给予大力支持
在三秋作业时,下磨村两委为每个拖拉机耕作小组配备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组长,具体对还田地块进行协调,帮助机手收取耕作费用。村委每天免费供应茶水、负责安排作业地块、驾驶人员住宿、生活等。由于村干部参与组织,减少了机手与群众协商作业时间和向群众讨要费用的麻烦。实行连片作业,减少了作业成本,让利于群众,使机手群众两受益。由于村干部组织,机手专心作业, 从而也保证了农机合作社的安全顺利生产。
3、政府宣传,群众配合
乡、村两级政府大力宣传禁烧政策,宣传秸秆还田好处,从而推动了连片秸秆还田作业工作的开展。经过宣传示范,下磨村广大农民群众对玉米秸秆实行还田能够接受,认为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时,不用担心焚烧秸秆被罚款,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农民群众给予积极的配合,将玉米收完后,自觉要求进行秸秆还田。
白沙占彬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的做法,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经验体会
白沙镇下磨村三秋生产工作能高效优质顺利开展,总结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政府倡导和组织是重要保证。从禁烧工作或农业生产工作出发,都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引导,更重要的是乡、村、组干部的出面组织,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农机合作组织是基础。从保证作业机械,保证作业质量,推行新技术,提高生产率等方面看,农机合作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连片作业,减少成本,提高收益,是机手和群众都满意的主要原因。
四、建议
农机合作社始终抓住增收这条主线不放,本着要提高农民收入的决心,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自身发展壮大。
1、要要积极引导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推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么多年来,农民仍处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土地一家一户一小块再加一点钱,仍是单家独户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收入低、致富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辛辛苦苦一年仅能解决温饱。农民在自己的那一分地里种植小麦、玉米,附加值很低。而成立合作社,可将分散于农户手中的资金、土地等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壮大生产力量,组织农户们联合进行产业化的生产,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找准发财路子,什么赚钱合作社发展什么,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才能切实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2、政府要加大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力度。在合作社的成立过程中,感到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虽然农民现在手中有了一点钱,但要发展产业化的农业,完全依靠农民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在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过程中,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支持。
3、积极引导农民走土地集约经营之路。激励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经营。
今后,农机合作社也应进一步尝试把入社社员土地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今后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实际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发展高效农业,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社员的居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