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想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应该讲究教学方法,只要抓住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学员书面作业、考查学员学习情况和成绩这五个基本环节,其它问题便能顺利解决。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讲好课是上述几个环节的中心,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考查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备课的内容包括教材、学员、方法、板书、教具、题目和教案等。其中学员和教材两项比较重要。
学员的情况不了解,讲课就可能出现对牛弹琴的情况;只有学员的情况了解清楚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它如方法、教具和教案等内容才能准备得恰如其分。了解学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摸清本期学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等底子,另一方面是了解以前学员毕业后的实践情况,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写入教案。如有一位机手在驾驶泰山25拖拉机播种小麦时,遇到农具不能提升,经检查发现主控阀卡死在下降位置,用螺丝刀拨动后故障立即排除。我便在讲拖拉机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时,为学员讲了这个实际例子,学员乐意听,记得牢。
再就是备教材,不仅要十分熟悉教材内容,而且还要根据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加一些有关操作经验和实用技术的内容。如讲故障排除,应增加实践中遇到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调查、搜集、整理和总结实际中发生的例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备教材还要注意学习有关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和难点等。
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怎样讲好课,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说来,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等。所以,讲课除按准备的内容和上述过程进行外,还应注意下述几点: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有教有学,教师为主导,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不应“背课”,而应是讲课,不应是照本宣读而应要灵活的运用自己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把要讲的内容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员。
主次要分明,要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员掌握更多的本领。所以要少讲普通的理论和简单的构造等学员常接触的内容,多讲学员接触少的内容。如电流、电压等概念,初中物理课中都讲过,讲课时就少讲,而拖拉机液压系统,学员接触的少,就应详细讲解。
尽量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如果在一台完整的发动机解剖体前,向学员讲解发动机的构造,便得心应手,学员能具体而完整、系统而有机地掌握发动机的结构。否则,虽然经过系统的学习,一旦接触实际,却往往对不上号。单县农机校配备了解剖拖拉机、解剖发动机、离合器模型、制动器模型和各种挂图等,同时还在金盾农机公司、华英农机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在没有配备上述教学设备之前,机器的构造教师感到难教,学员感到难学,有时教师往往讲半天学员也听不明白。建立了实习室和实习基地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各种实物、解剖体、模型、挂图,布置得井井有条,举目可见,有的内容不等教师讲学员就看明白了,再经过教师的讲授,对机器的结构、功用等就牢牢掌握了,讲授时间比原来减少50%,考试合格率提高了10%。
尽量多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在讲授交通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时,如果不和案例结合起来讲,往往是讲的人没兴趣,听的人没兴致,教与学都感到干干巴巴,需死记硬背。但如果结合案例来讲,气氛就活跃起来,一个个交通肇事案例,有的令人叹息,有的令人愤慨,一扫兴味索然的迹象。这需要教师去收集案例,并加以整理和总结,讲安全知识是如此,讲机械常识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下功夫,是能够办得到的。
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把语言的准确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多打比喻,如把空气滤清器比作人的鼻子;把由于进气通道不畅通而使发动机冒黑烟和烧柴禾的地锅,由于风道不畅通而冒黑烟结合起来讲;把电流、电压和水流、水压结合起来讲,这样讲学员理解的快,记得牢。此外,还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板书和教具,时刻注意学员的表情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