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农机化跨越大发展

作者:李冠华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今年,牡丹区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高效跨越发展为目标,以落实补贴政策、普及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加快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把立说立行、干就干好贯穿农机化工作全过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立说立行,人心思干,攀高比强,争先进位,促进了全区农机化工作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

  以开展“大兴立说立行之风、营造干就干好氛围”主题活动为抓手,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围绕“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全年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问责制,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农机系统干部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把握大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认真宣传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农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大力弘扬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创先争优、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完善了考勤查岗制度。坚持一天两考勤,一周两次不定期查岗,一月一公布,所有工作人员亲自签到,规范了工作秩序,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消除了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混天缭日的现象。二是严格执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次党组例会,每月一次股室负责人例会,每月一次机关干部职工大会,每两月一次乡镇农机站长例会,互通情况,交流工作,针对工作和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三是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问责制。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市局部署,结合牡丹区农机化事业发展实际,制定了《2012年度农机化工作实施细则》、《2012年度乡镇农机化目标管理办法》、《2012年度各科室工作目标及措施》、《2012年农机化工作年度千分制考核办法》等,明确了任务目标,全体工作人员公开承诺,并整理装订成册,根据承诺内容,对年底完不成任务的科室、乡镇站、主要责任人实行问责。建立了创先争优长效工作机制。通过铁腕抓考核、奖惩,进一步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彻底改变了过去作风浮漂、标准不高、工作日中午饮酒、上班玩游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四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财务、政务公开制度。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为重点,健全完善了《关于加强党组成员自身建设八条意见》、《中层以上干部八项守则》、《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办公用品统一采购及管理办法》和机关学习制度、信息宣传奖惩办法、执法大队管理办法等16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严格廉政纪律,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区纪委统一部署,创建了牡丹区农机局党风廉政建设科技防腐预警平台,把农机局及各科室工作职责、业务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惠农资金到村到户情况、农机方面的法规政策收集汇总后,经“一把手”严格把关后,统一录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心系群众,热情服务。聘请专家学者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己任,把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时限等公开向社会承诺,让广大群众监督。围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重新建了新的监理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推行“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业务办理。在服务过程中达到了“三一式”服务要求,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一杯热茶。在执法中还提倡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先服务后执法,把罚款转为办证、年审费,受到群众好评。一年来,向农民发放数千张“便民服务卡”,农民需要什么,可随时与农机局联系,坚持现场办公,上门服务,拖拉机挂牌、年检审、驾驶员培训,到乡镇集中办理,方便了群众。

    二、认真履职,提高效能,以政风行风建设促进农机化跨越大发展 

  (一)严监管 重规范,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1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3819万元,实现农机投入5529.38多万元,推广各类机具3752台。受益农户达1102户。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业装备水平、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大力宣传,强化培训,加强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新建了黄堽原种场2000亩和何楼河南王2000亩市级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指导各乡镇办分别创建了500亩以上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7个,同时创建了王浩屯大蒜、马岭岗设施农业、黄堽牡丹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园6个。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巩固提高了高庄天庙、吴店冯楼、大黄集毕寨等2000—4000亩7处市区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园内全面推广普及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小麦免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新技术,为全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实现玉米机收82万亩,机收率84%,玉米秸秆还田96.5万亩,还田率99%,深松整地28万亩,小麦免耕播种面积36万亩,全区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以上,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抓发展重扶持,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农机化项目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和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行政村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合作社建设用地问题。加强指导和扶持,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新增示范性农机合作社2个,社员总数达到655人,机具总数达到1836台套,固定资产达到5360余万元。今年合作社单机纯收入均达3.5万余元,比非合作社的机械收入高出30 %左右,成为农机手发家致富的有效平台。

  (四)保进度重质量,精心组织夏秋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夏秋农业生产开始前,积极引导合作社分赴外地考察小麦、玉米长势情况和作业路线,科学确定机械作业服务半径,签订作业合同,提高跨区作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一是适时举行跨区作业出征仪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14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编建60个跨区作业服务队机,开展夏季跨区作业,历时20余天,作业170余万亩,单机收入均在5.5万元以上,创收7800余万元。6月6日适时举办全区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现场会,组织3.8万台套农机具开展三夏农机“大会战”,5天顺利完成夏收任务,小麦机收率达98%,积极组织抗旱造墒机播玉米76万亩,玉米机播率达90%以上。

  今秋, 同样组建16支跨区作业服务队,组织32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到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济南章丘等省市进行机收玉米作业,历时20余天,作业面积20余万亩,创收2800余万元,实现了秋季跨区作业新突破。二是以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利用率。及时召开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玉米机收曁小麦免耕机播现场会,引导农机合作社提前以每亩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与当地农民签订作业合同,精心组织,合理调配,开展三夏三秋农机“大会战”,5天顺利完成全区100余万亩小麦夏收任务,实现了小麦颗粒归仓,夏粮丰产丰收,不误农时完成机播玉米76余万亩,机播率达到80%以上。实现玉米机收82万亩,机收率84%,玉米秸秆还田96.5万亩,还田率99%,深松整地28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36万亩,切实加快了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全区综合农机化水平达80%,比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五)尽职责重成效,全面加强农机监管工作,农机“三率”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准确把握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以提升农机“三率”为重点,深入开展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农机监理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军事化训练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工作方法,规范执法行为,寓文明执法于优质服务之中。二是采取集中审验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乡镇站、农机合作组织,深入村组,到田间地头等,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加强源头管理。截止目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检审率、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分别达到96.3%、91.6%、92.8%,有效促进了“平安牡丹区”建设。三是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农机执法大队深入镇、村乡间道路、窑厂、农机作业现场等场所,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和路检路查力度,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同时集中力量抓好夏秋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区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

  (六)强队伍重素质,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科学制定《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抽调局机关和乡镇办农机管理人员18名,深入17个涉农乡镇办事处,利用农村集贸日,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活动”21次,出动宣传车42辆次,发放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图书、实用光盘、技术明白纸4.8万余份,宣传农村干部群众20万人次,解答群众咨询1.1万余人次,将农机科技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大力宣传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新技术,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夜校培训等培训班22期,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农机新技术、农机安全生产等培训,加快了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截止目前,新训各类机手580人次,复训拖拉机驾驶员2200人次,农机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培训800人次,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890人次,跨区作业机手4200人次。

  (六)严考核重奖惩,深入开展农机化宣传工作。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充分发挥了信息宣传在业务工作开展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共编发农机化信息520余条,被《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采用175条,被《山东农机化信息网》采用197条,被《菏泽市农机化信息网》采用376条,调研报告12篇,被《牡丹区政府网》采用140条,在《中国农机化导报》、《山东农机化》、《菏泽日报》发表文章8篇,编印《牡丹区农机化简报》24期,开展农机法律、法规、《条例》宣传活动38次,张贴宣传标语280余幅,发放各类明白纸4.5万余份,广泛深入地宣传了我区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宣传了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农机、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李冠华)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