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不可忽视。化肥、农药、农膜等过度使用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700万吨,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工业“三废”违规排放给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污染。二是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不充分。农业每年产生6亿多吨秸秆和30多亿吨的畜禽粪便,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100万吨,大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规模较小。农村宜建沼气池农户数量达1.46亿户,已建成的只占15%左右,对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省柴节煤炉灶、生物质固化成型、生物液体燃料、太阳能利用等投入有限。四是部分农渔机具能耗偏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节能减排要坚持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与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相结合,以降低农业生产生活用能消耗、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构建节约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农业循环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格局。要大力实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走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一要大力抓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节约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品能源消耗。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油、节电、节煤等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及技术,加快高耗能机械的报废和更新换代,降低农业装备能耗。加大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乡镇企业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生产节煤炉灶(炕)的升级,推广农村建筑节能,巩固和拓展农村生活节能成果。
二要积极推进农业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农业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减少使用石化能源,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可持续农业体系。当前尤其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大力普及户用沼气,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城市郊区以及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气化、固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以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引导农民高效利用秸秆资源。
三要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统筹好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系,发展能源作物要始终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必须保证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必须严格控制用粮食来转化能源。发展能源作物,只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盐碱地。目前我国已引进、育成了适宜在瘠薄土地上生长的甜高粱、木薯等多个优良能源作物品种,下一步关键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经营,争取到2010年能源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左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四要大力推进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要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系统整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与农村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结合,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形成村户内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条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技术、多种经营方式,因时因地发展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多元化循环农业模式。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8日 08: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