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山西省2011年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作者:山西省社会化服务管理处 本站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收藏

  按照农业部农机化司农机管[2011]11号文件通知要求,对照调研提纲和调查表,组织全省11个市和115个县就合作社发展现状、内部管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

  我省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工作,宣传培训、典型示范、政策倾斜、指导服务等措施的稳步跟进,尤其是与财政、国土、银行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快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的出台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加快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平台,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令人瞩目,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发展的质量、规模、标准、服务的能力等诸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农机化生产实践中逐渐成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推进全省农机化事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辖11个市、115个农业县,现有耕地面积5600多万亩,人均耕地2亩,可机耕面积占52%,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常年种植小麦1000万亩左右、种植玉米2200万亩左右、种植马铃薯600万亩左右。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787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32万台、玉米收获机3900台,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1.1%。特别是2010年12月我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以后,结合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我省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期和发展期,截止目前,全省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940个,其中开展农机化综合服务的350多个,单纯开展农机化作业的500多个,开展维修服务的30余个、开展农产品加工的20多个。据2010年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表统计,入社的社员15067个、入社的机具到达33393台,完成农机作业面积1527万亩,实现作业收入2.85亿元、维修服务收入900多万元、其他收入1797万元。其发展主要特点是:

  1、发展势头持续升温。近两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呈成倍增长的态势,打电话要求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询问者络绎不绝,如何办、走什么程序,特别是省财政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项目资金扶持,对农机户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据统计2009年新增加137个,2010年新增268个,今年至6月底新增147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47,全省总数达到940个。

  2、经营规模呈日益扩大态势。随着农业机械迅猛增加和种粮农民对农业机械开展复式作业的要求,农机户“单打独斗”开展作业在生产实践中受到制约,同时合作社按时完成承揽的农田作业任务需扩大合作社规模已成为一种客观需求。不少过去按5户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完成县局下达的“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农田作业任务的需要,增加了社员、增加了机具,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793个,平均每个合作社注册人数达到了19人,平均拥有机具达到了10.28台,分别比去年社员人数增加9人、机具增加4台。同时从合作社规模上看社员达到50人以上合作社达到32个,比2009年增加31个,共经营拖拉机主机379台,小麦和玉米自走式收割机185台,平均每个合作社经营农机近18台。合作社社员达到30-40户以上的合作社有14户,比上年增加10户。

  3、覆盖面在不断扩展。按照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布局发展规划,每年至少新扶持发展2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500个,实现平均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目标。在全省近1200个乡镇中,有768乡镇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940个,覆盖面比2009年增加300个乡镇,比2010年增加160个乡镇,合作社乡镇覆盖率达到64%。入社农民已达15067个,其中农机户达10116个,入社人数比去年增加了4.87个百分点。

  4、服务能力日渐增强。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合作社数量的增加,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得到稳步推进,一大批“套餐式”作业的典型应用而生,迎合和满足了农业生产和种粮农民要求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降低作业费用的需求。合作社成员之间按照自己的技术和机具的特点分工,形成了相互配合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专业服务队,与“单打独斗”或仅能从事单项作业的农机个体户,在农机作业市场的有序“竞争”中,逐步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套餐式”作业服务而取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的范围、服务内容、服务的户数、服务的半径越来越大。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不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加了零配件供应、农机维修、农业生产资料代购代销,以及农产品加工、油料加工、农机中介服务等有利于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的服务项目,深受农机户的欢迎。

  5、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79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面积1527万亩,比上年增加近200万亩,据统计总收入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加0.32亿元,单车平均收入达到4.5万元、纯收入达到2.7万元,比上年增加0.1万元,单台作业面积达到1540亩。以临猗县王寮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作业典型脱颖而出,2010年三夏期间牛文江社长组织15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前往河南、晋城等地开展跨区机收和耕种作业,30天时间净赚500万元,收效极为显著,农机手得到了实惠,中央电视台及其他媒体做了报道。尤其是深松作业项目和“保护性”耕作项目向合作社倾斜政策的实施,使合作社完成的作业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效益向好。如深松作业全省共作业面积166.33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11.7万亩,占完成数67%,仅此一项实现效益3350万元。

  6、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通过“外引内联”、相互学习促进和参观借鉴外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经验,以及按照省局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内容要求,每个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发展目标等上墙,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机具台帐、作业台帐、维修台帐、收益账目,以及公积金提留等,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维修、统一结算,有的县还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级评定办法,对合作社的服务、效能等进行等级评定,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的“品位”和效益。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二三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生活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数量的快速增加,农机作业市场从卖方市场急剧转向到“找米下锅”,提高作业质量、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成为抢占农机作业市场先机的“金钥匙”。近几年的实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恰好满足和适应了千家万户开展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田作业的份额逐年增加,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推进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核心载体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累和储备了以往农机化管理和服务的功能,通过机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形成“抱团”集成优势,充分发挥其装备、技术、服务、质量、规模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机械作业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近两年来合作社通过承包、托管土地的方式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很好地解决了农机化和规模化的问题。全省涉及土地流转、承保经营土地模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多个,承包经营土地面积**大的达到3000亩。如朔城区金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近两年良好的作业服务信誉,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合作社社员从成立时的5户,发展到105户。作业服务范围由本村辐射到周边4个乡镇的16个村,服务农户达3000多户。2010年完成作业面积达15000亩。并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承包流转土地近3000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合作社还开展了饲草加工、养殖等内容。屯留县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承包尝试的效应,县政府2011年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土地流转的载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以屯政发[2010]99号下发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服务体系模式,培育2-5个土地流转农机化经济合作社。按照要求目前全县已落实11个百亩以上“土地流转+农机合作社”的典型。

  2、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排头兵”。合作社的成员绝大多数为农机大户或种粮大户或农村中的“能人”,在经营农业机械的群体中对农机化操作技术、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等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是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倡导者、试验者、示范者、带动着、宣传者、应用者,诸如大马力拖拉机的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演示、农机农艺的结合等等,为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长子县“诚信”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秸秆立式旋耕播种法试验”中实行“懒汉法”种植,按照县局要求积极带头进行试验,对照操作规范认真落实,并不时地进行解释和宣传,由于他们特殊角色,使得农机户、种粮农民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当年推广面积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万荣县“惠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实施“深松”作业过程中,将犁底层坚硬的土块、深松前、深松后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实物摆在合作社院内,用现身说法和淳朴的语言同农民群众进行交流,当年完成深松面积4000多亩,受到了县农机局的好评。

  3、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有效增加养机户收入的“聚宝盆”。

  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创办过程中,聚集了农机经营户和种粮农民、农村中能人,浓缩了机械、技术、人物力等精华,引入了现代管理、竞争机制,有机地将农业机械经营者和用机者与作业市场有机地连结起来,为提高机具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机手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家的互利合作和“抱团”集体的智慧、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把“订单”、“五统一”、“一条龙”、“托管”、“套餐式”服务等作业模式应用到生产实践,形成规范的作业模式,农业机械“三率”明显提高,使农民用机械开展作业吃上了“定心丸”,“三夏”变一下,三秋变一秋,种粮农民满意,作业量稳增,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2010年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单车平均收入2.7万元左右,玉米收割机3万元左右,比“单打独斗”的作业农机户增收0.5-1万元左右,同时还免去了一些外出作业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作业任务也有人安排,作业费有人收取,以及加油、食宿等,减少了许多需要协调、调解矛盾的环节,农机手只管作业就可以了。通过了解和实践证明一般入社社员在20到50户的合作社平均效益更好一些。如朔城区“大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合作社作业机具多、配套比合理,作业过程实行“一条龙”、且作业技术优信誉高、每天有活干、效益好,新买车的农民自觉要求加入合作社,社员比去年增加10人、机具比去年增加15台,全年完成玉米机收2600亩、深松4000亩、完成秋耕6000亩、玉米丰产方3000亩,预计今年收入39万余元,比去年增收10万元。

  4、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增强社员间相互互助合作的“粘合剂”。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户和种粮农民的自助和互助的服务组织,是加强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经营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合作社这个场所、阵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将农机主管部门要求、农机手应该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给力,以及他们对职能部门的要求和真实想法及时沟通反馈,并及时向农机手提供农机化发展政策和市场信息和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互助提高,利益上互惠互利、互助互惠,信息上互相传播、相得益彰,自觉形成了维护作业市场秩序的监督受益者,在“抱团”合作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防患保护意识,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起到了团结协作的纽带作用。

  5、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延伸农机化管理工作的“协理员”。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发展,随着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农机合作社社员都在经营活动中享受到了“单打独斗”得不到的各项服务,有困难和有要求找合作社已成为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共识,然后由合作社调节解决,较好地

  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农机化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合作社和农机户的一层特殊的关系,职能部门把好多的农机行政管理工作由农机专业合作社代理,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如我省长治市农机局在平安农机安全村创建、机具检审等工作中推行了“农机安全+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改变过去农机监理面向机手,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变成了农机监理直接对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机手实行面对面、零距离的管理,层层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既强化了安全生产,促进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又融洽了农机户与职能部门的关系,提高了安全管理效果,连续多年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受到市安委会表彰。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做法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以及农机户、农民、农业生产对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客观要求和迫切程度,按照增加数量、提高标准、扩大规模、提升能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项工程、抓好三个试点、实现四个目标、强化五项措施的具体工作要求,提出每年建设200个高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在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农机化作业水平高的区域,每乡建设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500个目标要求。重点在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益上下工夫、想办法,收效显著。

  1、加大力度,从机制上推动发展

  全面推进农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按照《农业部进一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精神,首先我们会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等五个单位以晋农机管字(2010)1号出台了“关于加快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用地保障、融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优惠,对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将年度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目标数量列入省政府每年向各市政府工作考核的目标责任制当中,责任到人,从机制上使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向各市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细化目标责任,排出完成任务的时间排序表,落实具体的建设对象、地点,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加强督促检查,坚持工作进度上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每年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2、增加投入,以政策优势引导发展

  全面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资金扶持是关键。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财政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00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建社的引导资金,对全省需要扶持、一扶就见效、自身舍得投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每年从各市上报的400多个合作社项目点中,选择200个投资小、见效快、在规划区域内布局合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扶持,效果极为明显。如曲沃县永健合作社,2010年省局投入3万元,合作社自行筹措资金90万元,购买近30亩的一处废弃场院,修缮房屋及车库、办公室10余间,当年开始运营、见效。二是重拳出击,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连续三年来对建社时间长、运营效益好、服务内容多、农民欢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亮点”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三年共培育32个“亮点”,通过逐个检查、考核对运转良好的“亮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亮点合作社授牌”,同时利用他们的优势在作业技术、作业质量、信誉、效益等方面进行示范。三是积极督促和协调帮助市县增加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通过工作的激励和资金扶持政策的鼓励,先后督促各市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投入的报告,近两年11个市用于合作社的投入达到700多万元。四是积极争取省发改委资金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努力和协调在2010年选择的189个农机维修网点和“保护性”耕作基建项目有近150多个合作社获得项目扶持近1500万元。

  3、搞好服务,借主体力量带动发展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机化生产和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农机专业化服务逐步成为开展农机化生产的主要形式,下大力气培养好这支队伍,就等于抓住了推动农机化发展、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关键环节的“牛鼻子”。2010年我们从多方面重点加强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大户为主要对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农机化项目的实施上予以倾斜和支持。一是利用项目资金和有关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用地和政策方面的难题。二是积极与有关处室配合、协调,出台有利于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壮大发展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如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政策,深松作业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的政策,油补、“保护性”耕作项目优先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三是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按照农业部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的规模要求,以增加入社社员的户数、增加机具台数,扩大作业面积作为衡量标准,加强培训,用项目资金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同时在技术培训上重点强化,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

  1、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和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有一部分农机户是新买了拖拉机,合作社用于购置新机具和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贷购买油物料,有的地方借贷也较为困难,同时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2、人才缺乏,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搏击市场的能力还很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009年对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了解,有经营管理头脑,富有市场搏击经验,在农村担任村官的仅有2人,其余18名社长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从学历上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仅5人,只占总数的20%。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3、管理欠规范,发展不平衡。当前,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群众兴办合作社热情高涨,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不容乐观。虽然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必要机构,但有些还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有的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只是形式上的组合,合作社还是农机户自己寻找业务,自己算账,与参加合作社前变化不大,没有形成真正合作的拳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不容乐观,所谓发展快是经济发达区、地域条件好、农业机械多的地方,在山区、土地多需要合作社的区域发展相对还是比较慢,据调查有的发展快的一个乡合作社数量达到7个,相互间作业竞争力很强,打破了正常的作业平衡。

  4、重建轻管,合作社建设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在引导、服务合作社发展工作中,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的倾向还不少,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在帮建上下功夫多,而在帮规范上精力不足、措施不力,有的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有的只考虑点上工作,而不兼顾面上工作的推进,职能部门为合作社提供的活动平台比较少,有的一年也没有一次活动,本县合作社间也没有联系,相互间的“集体”活动少,以县整体“抱团”开展作业的合力还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抓宣传培训,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员和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农机化司应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在近几年内培养一批规范管理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以理事长为主的合作社管理人才、一批以会计为主的合作社理财专人、一批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管理操作、维修能人,一批有闯市场才能的中介人和能人,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

  2、抓完善落实,用好用足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项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扶持、用地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和种粮农民的服务中享受到优惠和倾斜,得到实惠。恳请农机化司拟在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特点、特色出台“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关政策”,诸如: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扶持、项目支持等,通过项目扶持,将各种补贴资金向合作社集中,作业项目安排向合作社倾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支撑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发挥的更加完备,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做大做强,同时应出台加快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建立机械化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其发展壮大。

  3、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功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更没有成型的做法和样板可循,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农机化发展特色、速度、结构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农机化司每年拟根据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效益等诸方面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论坛会、交叉检查、交流学习、劳动竞赛、表彰奖励、鼓励等多种途径,总结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通过强化指导服务,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nongjitong.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