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论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之路

作者:江苏省农机局 王勇 本站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1日 收藏

  农机合作社在探索其发展目标、方向及道路,尤其是规模经营等方面,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值得学习借鉴。

  一、农机要化起来,依赖于规模经营服务

  江苏有上百万个农机户,平均到每个村有近百个农机户,每个乡镇有上千个农机户。在农机具极为分散条件下,农机户的机械品种相对单一,配套更新的必要性也不大。虽然,各级农机部门、机构以及企业采取了应对措施,但农机推广、维修、供油、培训、安全管理的成本都很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收效甚微。农村实践农机化,如简单的农机维修、培训、安全管理及作业市场开拓等,由城里农机部门、机构及企业来做,难免顾此失彼。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是扶持合作组织或培养农村骨干来做。

  农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农村一线应当建立和完善组织平台,能够综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需要象河南焦作等地的农机大院,有人员培训和经营管理的场所,有机具集中存放的场库棚和农机维修、储油等的保障条件,便于配套农机具,解决耕、种、收、植保和烘干等问题,农机化结构才比较合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2008年我们考察了新沂2个合作社。一个有30多台步进式插秧机放在简易房里,尘土飞扬盖在插秧机的表层,让人感到心痛。另一个有14台乘坐式插秧机,借用旧粮库存放插秧机,放着大堆玉米秸秆。一旦着火,就能毁掉上百万元的插秧机。为此,我们撰写了调研报告,得到了省财政的认可支持。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新设了农机合作社机库建设项目,对150-300平方米以上的机库,补贴3-10万元。2009至2011年的3年间,省级财政补贴建机库资金2911万元,带动了部分市县补贴建机库资金1000多万元。常熟市从今年开始,市财政补贴机库每平方米300元,规划用3年时间,全市新建机库45个,每个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各保障5000亩以上农田作业面积。机具集中经营管理,到了一定数量和农田作业达到一定规模之时,扩大的需求,才便于有效分工,建设配套设施,减轻公共服务的负担。从而避免农忙之时,为农机常用配件等几天;为农机一点故障修几次;为农机加油跑多远。从机具相对集中的量变,到增设保障条件的质变,农机化在农村才不至于“缺胳膊少腿”。

  二、农机服务“几统一”,成为规模经营的手段

  我国农机合作社普遍实行“几统一”经营服务模式,多数是在农田经营和农机产权两个分散的情况下实行的。如统一调机使用,为了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统一作业质量标准,避免机手作业的随意性,防止作业质量上的偏差和矛盾纠纷,从而提高有偿服务的吸引力;统一作业收费分配,不仅方便机手,也防止作业价格的混乱和减少收费上的纠纷;统一技术指导,便于发挥专业分工协作优势,对农机作业质量和农艺技术以及农田管理等进行帮助指导,促进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几统一”应当突出重点。如统一育秧:通过分工协作,只需少量专业育秧员,就能提高育秧质量,并免除机手为学习和亲自育秧的时间和工作量,减少育秧培训费用;便于集中采购育秧生产资料,降低育秧成本和方便品种统一;可在育供秧环节收取作业费,按秧盘(约22至25盘/亩)合理计算机插秧作业亩数,避免收费测算的纠纷和抢秧现象的出现。如江阴市由政府补贴在农机合作社多育2%的“保险秧”,在全市范围内调剂使用,有效保证了秧苗供应。要从思想认识入手,认清分散变统一的合理性和各自获得利益,增加利益联结点和分配比重,“几统一”才有内在动力。

  三、增大农机化效益,离不开连片规模经营

  2003年7月,我随农业部农用航空技术考察团去美国学习。美国的农庄都很大,大到上万亩甚至几万亩的连片规模,水稻田大都是大型激光整地机平整的,因田边地头没有林木和电线杆或农村住宅等,方便了农用飞机超低空进行快速播种、施肥、除草、治虫和防病等,空中机械化是地面机械化效率的许多倍。

  2007年9月,江苏组织半喂入收割机到黑龙江三江平原的部分农场跨区机收水稻,来回5至6千公里,机收价格低于江苏,但有许多农机手愿意前往,当地种植水稻,没有接茬抢时间之忧,等着干燥些,连片规模作业,好脱粒能增产,还能提高收割效率的效益。前几年,我们到大丰、洪泽几个农场,负责人说大型拖拉机旋耕每亩只要13-18元,当时苏南有的地方中小型拖拉机旋耕每亩要收40元。由于农资综合直补等原因,部分农户从种田大户要回耕地,有的地方耕地过于分散,地块面积缩小,造成了机插效率下滑。江苏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分散农户作业条件下,只能达到500亩/年。而在连片规模作业的农场,能达到1600亩/年。土地连片规模作业和机械大型化,大大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及价格。

  建湖县徐正清、武进区李臣、溧阳市王海斌、刘银美等理事长带领的合作社,本着依法自愿的原则,用亲情、乡情和示范等多措并举,积极争取流转土地,充分释放机具效率的潜能,除给流转土地的农户每亩几百元外,有的每亩赢利近千元。溧阳市王海斌带领的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上了2台大型烘干机,花了300万元上了年产量万吨精米加工流水生产线,并与江苏省农科院、农业部南机所合作栽培有机大米,每斤卖到10元,还供不应求。农产品加工,附加值的效益喜人。

  应该看到:承接土地流转,避免了“几统一”的代价和麻烦,为后续烘干、加工、销售及创建品牌带来了机遇,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减少季节用工影响,拓展服务领域创造了条件。让小田变大田,多边田变四边田,机械化效率提高了30%,比农户自种自管增效30%以上。我国正在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离不开基本农田建设基础,基本农田建设又离不开土地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农民合作社在“大浪淘沙”是**有希望的,会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再从多到少的过程。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兴起,数量的增加,农机作业的利润会被压缩。合作社建设的硬件好了,软件(经营管理)也应当搞上去。应当在积累资本和经验,获得用户信任的同时,增强“造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

  四、适应农村环境变化,改善规模经营关系

  我国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发生了巨变。农业生产的劳动逐渐被农业机械所取代;农民打工收入的比重增加,对土地依赖程度减轻,一些地方农业生产主要依赖“38、61、99”部队,造成农村空闲废弃地在某些地区突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总体是粗放型经营,而碎化耕地的家庭承包经营(江苏每户约3至5块地),效率低、浪费严重;按好中差,远中近切块平均分田,既不利于耕作管理,也不利于农机使用。因工业、城市、交通等建设占地增加,人口增多等,对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会要求更高,需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俗话说的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农机合作社形似农机站队,但不同于农机站队。合作社民主管理、共担风险、分享利益,成为突破小生产分散经营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载体。农机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理事长和相关人才是不好转移的,甚至吸收大学生参加。合作社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思所想所求各有不同。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理念。克服农业季节性强、组织紧密性弱、利益分配难的合作矛盾。合作社不能停留在依靠农机服务取得收益上,要在获取农业增产并增效上多做文章,处理好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生产关系。江苏机插秧作业约1700万亩,合作社机插秧作业占总量的50%,还承担了千亩、万亩示范方的机械作业任务。常州市农机合作社承担了全市62%的农田作业面积,加快了该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没有合作社的内外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离开贵人相助,难有合作共赢。合作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处理好各种关系。

  1.处理好与内部成员的关系。内部成员分为普通成员,以及在选举基础上的核心成员,往往按贡献大小决定能否成为核心成员。合作社要重视合理分配,让入社成员比入社前的利益增多且可靠。核心成员为一己之利、一时之需是难以赢得社员之心,眼光要看得远些,把利益放在规模附加值的增加和积累资金改善设施条件的层面上。

  2.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有的社员既是成员又是服务对象,对成员服务应当优惠。对服务对象要讲诚信,信守质量、数量和服务项目的承诺。大多是乡亲乡友,有钱大家赚,有难主动当的名声很重要。减少服务对象,也是减少赢利的机会。合作社应当争取基层干部的支持,主动减免困难户的作业费。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促进和睦邻里关系的建立和乡风民俗的改善。

  3.处理好与生产、销售企业的关系。农业机械在农忙季节是突击使用的产品,使用环境恶劣,难免出问题,及时抢修保障使用非常重要。我国农机生产企业众多,品牌繁杂,维修保养技术有所区别,机械零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难通用,当某类机械在某个地方较少或者分散,很难进行有效服务。购机补贴鼓励农民自选,有些机具的售后服务问题会增多。为此,江苏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并签订了备忘录。企业对合作社开展以维修帮扶为重点的六个实行:团购价格优惠,人才培训倾斜,售后服务优先,维修能力帮扶,现场及信息技术指导,新机具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同时也需要合作社实行结对办法,相对集中购买某品牌企业的机具,为企业提供有关产品质量信息和售后服务场所人员等,共同拓展服务范围和提升保障能力。近两年江苏农机局与中移动、中石化江苏公司开展“平安农机通”、“优先优惠加油卡”服务,方便合作社及农机户信息和燃油的获取。今年,江苏评选表彰了9个帮扶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先进企业。

  4.处理好与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关系。合作社与农机部门的关系在购机补贴上得实惠,在相关农机化项目和技术帮扶等方面得利益。如加大购机补贴额度,实行作业补贴和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今年,江苏表彰了18个市县为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先进单位。合作社还应与农口等部门处理好关系。如江苏县级农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好)项目扶持资金;有的农机合作社在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挂了“统防统治植保中心、标准化育秧中心、防汛抗旱服务队”等牌子,便于对接有关部门扶持项目和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五、增强理事长素质,事关规模经营效益

  江苏2226个农机合作社中,由种粮或农机大户牵头创办的为1071个,占46.9%;基层农机站、农服中心牵头创办544个,占23.8%;村干部牵头创办(增加较快)484个,占21.2%;其他主体创办184个,占8.1%。合作社理事长多数是农村人才,普遍熟悉农村、农民、农业和农机等情况,有一定的农业或农机经营管理能力,有较广的行政和社会关系以及较高的威望,有依靠农机资源致富的热情和良好的奉献精神等。据扬州市调查,理事长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自学成才偏多,急需多措并举增强其农机经营管理能力。不管谁牵头创办,总体有利于基层农机化开展和农机作用发挥。

  合作事在人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理事长的素质关系到加入合作社的群体能否获取更多的利益;关系到没有农机具的农户能否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成果;关系到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户能否分享土地更多的收益等。实践证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个中心是适度规模经营管理;二个基本点是培养合作人才,建设合作基地。从而增强农户参加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理事长的担子很重,会遇到新的困难和矛盾,但也能享受更多扶持政策措施带来的好处。江苏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从2006年底开始,当时培训2批300多人,许多参加培训的理事长成为星级或示范社的理事长。市县也加强了理事长培养,有的以会代训,有的组织参观交流等。理事长注重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提高,还聘请能人帮助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江苏落实农机“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机合作社在全省农机化三大重点工作“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高效农业”上大有作为,成了农机资源整合的粘结剂,农机化水平的放大器。为此,江苏农机“十二五”规划,将推进合作社发展作为重点之一。为了建设品牌,去年江苏评选了281个星级合作社(三至五星),有的合作社获得了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奖励。

  楼盖的越高,基础越重要。农机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在基层不能“拍巴掌不疼不痒”,需要握紧拳头牵住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这个牛鼻子,整合各种资源,创造新天地。难能可贵的是许多“草根出生”的理事长,带领的合作社比预想发展得好。有的战胜创业的艰辛,冒着极大的风险,创造了农机规模经营的辉煌;有的成立了联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困难互助;有的帮助解决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示范上的难题;有的解决合作社用地、贷款、用油等相关事宜,付出了许多心血。

  当今与未来,合作社有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可能;有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有拓展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潜力;有挖掘农产品加工和农超对接增大效应的空间;有城里人到农村体验生产生活的需求。农机合作社有先进生产工具和相关资源,可以拓展延伸。农机化发展离不开理事长们。有了理事长们的成功实践探索,带动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理事长应当成为农机化事业中**可爱的人!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nongjitong.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