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湖北农机专业合作社模式透视

作者: 本站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收藏

  自2008年以来,湖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省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315个,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7.8万台,作业服务面积达近4000万亩。

  这些新兴的合作社,虽形式不同,却各具特色,带动了农村土地集约经营,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模式一:农机大户联合型

  代表:荆门铁牛、天门华丰

  特点:这是湖北省农机合作社组建**主要的一种形式,由具有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丰富经验的农机大户发起,以个人独资为主体,联合周边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原则入社。

  9月28日,荆门东宝区牌楼镇数十台“铁牛”又出发了,此次将赴湖南、江苏等地收割水稻。

  这支来自铁牛农机合作社的跨区作业队如同一只候鸟,风餐露宿,转战南北。每年5月下旬,北方小麦(2563,-6.00,-0.23%)成熟,作业队赴河南、山东、河北、天津机收小麦,7月回到家乡收割本地水稻,9月底再出发,直达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收水稻,直到11月下旬才回到荆门。

  该合作社理事长王运龙介绍,跨区作业队组建于1998年,当时有6户农机大户牵头,每年有四个月时间都在外跨区机收。2008年,合作社成立,发展社员176人,农机达到160台,仍以跨区作业为主。因收入可观,每台的纯利可达3—7万元,早一批的社员平均每人赚了60多万元。(湖北日报)

  天门华丰农机合作社,前身是石河机插秧服务队。2006年3月,农机大户吴华平带领15个机手、13台步进式插秧机,组建了天门第**家机插队。

  华丰合作社的作业活路是,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向农户流转承包土地2500亩;与沙洋几家农场签订农机作业协议面积3.5万亩;与种田大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提供“耕、种、收”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5000亩;帮助外出务工农民“托管”、“半托”农田5万亩,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和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模式二:种粮大户领办型

  代表:大冶侯安杰、京山峥嵘

  特点:种粮大户往往是农机大户,但通过流转土地承包有大面积土地,便于机械化作业。

  大冶市大箕铺镇后畈村12组农民侯安杰是有名的种粮大户,以其名命名的侯安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征地15亩,办公楼今年9月竣工,机棚、机库、停车场俱全。

  2011年,侯安杰承包农田1.58万亩,全部种植优质水稻,总产量达800万公斤。侯安杰农机合作社用机械种田,他深有体会地说:“种田非常辛苦,要说赚钱,主要是赚机械的钱。没有机械化,赚什么钱?农忙季节,牛耕一亩需100元钱,用机械只需15元。”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伙刘若峥,2004年落户京山县永兴镇苏佘畈村,相继承包农田1290亩,购置农机89台,连续5年当选“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去年,刘若峥领衔与四个种粮、农机大户成立京山县峥嵘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以农机为纽带、农田为基础,到今年9月已拥有社员212户,农业机械237台,农田规模扩大到14987亩,实现小麦、水稻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模式三:龙头企业创办型

  代表:孝感春晖

  特点:借力龙头企业,农民入股入社,合作社整村流转承包土地,年底分红。

  9月30日,记者走进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感受了一把现代化农业的魅力。

  远程监控室里,大屏幕不停地切换着种植基地、育秧工厂的实时画面。“这是全智能化的温室育秧工厂设备,7天可育一批次秧,插5000亩大田。”“这是粮食烘干车间,价值700万元的烘干机一批次8小时可烘稻谷120吨,一天就是360吨。”“瞧,这是我们农科院研制的黑稻品种,田边都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共有400盏呢!”常务副理事长詹清卯指着屏幕,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2010年注册成立的湖北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联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孝感市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下接广大农户,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先后流转、租赁和季节性托管农田6.6万亩。

  “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以农机入股,农民占51%的股份,每年每亩有360斤的‘保底粮’,年底还参与分红,少说一亩也有四五十元!”詹清卯称。此外,农民还享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

  作为一家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其农机合作社有社员153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27台。此外,从美国引进水田电脑激光平地仪,使农田机耕平整高低误差在1厘米以下;从西班牙引进远程高效喷雾机,一小时能喷药600亩。

  模式四:“能人”带动型

  代表:枝江龚坪村

  特点:由各地农机能人、村组干部牵头组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对社员的机具和资产进行有效运作,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社员的作业收入。

  覃德斌担任枝江市安镇龚家坪村书记、主任之初,就把农机化事业作为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

  2006年,覃德斌大胆尝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成功在龚坪村机插秧200亩。2008年,他看到国家加大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便成立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短短几年,从**初的50名社员、55台套农机具发展到现在的102名社员、479台套农机具,拥有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五个作业分队,年创收600多万元,社员每户年收入突破6万元。

  今年8月,由于领办合作社成绩出色,覃德斌当选问安镇副镇长,至今仍兼任合作社理事长。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