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中国农机制造业如何稳坐“世界工厂”头衔

作者:河南农机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收藏

跨国热掀起新一轮品牌整合热潮

  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成熟,在开放的世界经济舞台上合理配置和高效组合全球资源,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跨国公司以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逐步进入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农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始于1978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个可预见的潜在市场逐渐显现,农机跨国公司纷纷抢滩我国市场,以其全新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经营模式等给我国传统的农机工业带来了挑战与压力。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形势更为严峻。

  从世界农机工业发展过程来看,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农机企业掀起了一轮品牌整合热潮,众多跨国农机巨头纷纷诞生。诸如菲、福特、纽荷兰、、万国、斯太尔、法莫整合为凯斯纽荷兰,阿里斯查理莫斯、麦塞福格森、芬特、挑战者、维创、怀特、奥利弗、密尼阿泊里斯莫林、新思路、格林那尔统一收归爱科集团旗下;赛迈、道依茨-法尔则联合成为赛迈道依茨-法尔。

  而随着中国农机企业的发展,国际、国内企业的合资合作、重组并购也层出不穷。通过资本整合,迅速壮大企业规模,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实行免费维修或换件,打造农机行业的航空母舰,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不二选择。约翰迪尔、纽荷兰、常发、马恒达、五征、爱科、中农机等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通过购并重组来提升自身实力,塔吊价格。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塔吊,整合资源应对挑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13年的中国农机市场,品牌整合以及整合后的发展情况依然会是业界的焦点。

我国农机行业的处境着实尴尬

一、品种不足国外一半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载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却充满挑战。当前,国际知名农机跨国公司在加速抢滩中国的同时,正凭借新技术和高端产品优势垄断国内高端市场,这些跨国巨头不断把原本的合资公司变成其独资公司,进一步压制国内企业和品牌,此外,加大农业应用投资成本,我国的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为3500种左右,仅为国际农机总数的一半,丘陵、经济作物等领域农机产品的空白点依然很多。从全球范围看,国外农机产品种类已达7000多种,并基本实现了全面机械化;而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只有3500多种,仅实现了粮食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丘陵地区、经济作物中的很多领域的农机产品的空白点还很多。宗锦耀把这种情况概括为“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并称之为我国农机化发展中的**主要的矛盾。与此同时,国际知名农机跨国公司正加速抢滩中国,凭借新技术和高端产品优势垄断国内高端市场。

  除了品种不足,我国农机产品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制造水平、产业组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以拖拉机为例,“我国300马力拖拉机仅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180马力的也才解决了批量生产的问题,而国外500马力拖拉机基本实现了批量生产。”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慨叹。

  在设计和制造环节,国外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柔性制造。“即在一条混合组装线上,既可以组装拖拉机,又可以组装收割机、插秧机等。”李树君回想2011年9月在日本考察时的见闻说。

  产业组织方面,国际农机巨头已经实现了集团化,从数字化设计到高端制造,形成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的全产业链;而国内农机行业存在共性技术缺失,转化机制弱化,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的问题。

  谈及农机技术水平的差距,陈志特别强调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件,他认为“三基”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业装备水平提升**要害的地方。“我们模仿的产品,越来越像,但是在关键部件的研究上却进展缓慢,这是制约农机产品水平提升的问题所在。”

  “比如很多玉米收割机企业规划了巨大的两行机的产能,但是在关键部件的研究上却着力不足,几乎没有人做基础性的东西。”陈志还建议,应加强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二、农机技术水平不亚于汽车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开农业机械光靠传统的人畜力根本无法实现。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农业劳动力整体数量与素质双下降的今天,普通农户承担强体力劳动及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更加弱化,良种、良法的推广和使用,必然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要与轻简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否则难以有效推广实施。

  尽管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的载体作用,但是农机产品给人留下的似乎是技术简易、形象不佳的印象,但宗锦耀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别人认为农机产品‘傻大黑粗’,我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农机的科技含量比汽车还要高。”

  在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中,农业机械要完成机械化作业、高质量的作业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以农业机械为主要载体,生物、工程、信息、环境等多种技术集成化的农业科技进步,才能解决好怎样种好地的问题。”宗锦耀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持上述观点的并非宗锦耀一人,国机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也对记者表示,“国际上,农机制造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也已经很高,比如国外拖拉机厂商生产的5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偌大的庞然大物,一个手柄,方向盘很小,操作非常自如,完全是智能化控制。所以说农机并非‘傻大黑粗’。”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很多年前组织的一次科技会议上,他曾在会上和航空航天、汽车方面的代表争论过。“农机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其技术水平不亚于汽车。”陈志说,“汽车的功能是比较单一,拉上人,能跑路就行,但农机产品结构复杂,比如拖拉机就有前后驱动。且农机大多在田间作业,其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宗锦耀总结道,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机化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农机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复杂工程技术,不仅涉及农业装备科技进步,也与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等密切相关。

农机企业“走出去”战略成必然

  我国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包括自动化、智能化、全程化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多位农机专家和农机企业负责人表示,我国农机产品技术水平至少落后国外30年,特别是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在新近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农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先生也就国内农机企业进行跨国收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要想成为国际大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必然趋势!”,在他看来,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寻找自己需要的匹配资源,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管理上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不同的扩张途径盘活或放大国内外存量资源,可以实现投入少、见效快、补短板、强强项的目的。“如果我们与跨国企业有差距,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获得海外的成熟技术、更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甚至是技术以及高管人才,可以对国内自主品牌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输入。”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hnnj.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