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纪念改革开放征文精选】80后北大荒人眼中的改革开放

作者:王伟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0日 收藏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80后北大荒人眼中的改革开放——从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看改革开放的巨变

  作者简介:王伟

  特瑞堡轮胎工业产品(邢台)有限公司中国区零售市场销售经理

  80后一代的我们,是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成长的一代。对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没有老一代人深切的体会,但从改革初期至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身为北大荒农垦人却感触颇深。

  1980年代,那时农场里的大型设备都归农场所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一批进口的设备开始进入黑龙江农垦,美国的迪尔4440,欧洲的捷克28(马力),民主德国前进与中国四平收割机厂联合制造的收割机E512,E514。

  国产的大型设备也不示弱,有专为农垦制造的铁牛55,还有东方红54型和75型履带式拖拉机,东风自产的收割机等,在当时那个时代,都是**先进的农机设备了。只是农具绝大部分还是本地化生产,由于机车的马力限制,还有农具制作的粗糙、笨重、阻力大,一般像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也只能拉动三铧犁,犁地宽幅1.05米,一天一夜作业也就90亩地。但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农村,工作效率已有巨大变化。他们还是传统作业,牛耕马拉还很常见,到1980年代后期也顶多是12马力的小四轮。而在垦区,从1985年开始,已开始实验航化作业。

  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垦区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印象中从种到收,都是大型农业机械参与,但田间管理和收获还需要大量人力。比如田间除草,那时农药很少使用,都是农场职工或雇用外部闲散劳动力用锄头除草。还有大豆的收获,收割机还不能实现完全机械化,需要人工用镰刀先把大豆割倒整齐的排成列,再用收割机拾禾脱粒。

  到了1990年代,这种情况开始得以改变,迪尔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联合收割机1065开始大量进入农垦,同时也有原苏联进口的顿河联合收割机。那时正是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有苏联的专家来到农场修理设备,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去围观看热闹。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农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0年代初,黑龙江农垦对农机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农机具由农垦所有改为个人所有,个人可以购买农机具,并由个人负责农机具的维修,保障其正常运转。作业时服从农场统一调配作业任务,并由农场统一监督管理。这极大的提高了一些农场职工购买大型农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垦区下辖各个农场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农机停放管理体制,保证农机日常管理的科学性和维护的专业性。同时,也经常组织农机户参加专业的农机维护,维修保养等专业的培训。特别是进入了2000年以后,大批的农机中心开始投入建设。

  2004年,是垦区农机发展史乃至中国农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农业装备工程”正式启动,从美国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180-450马力)和大型收获机(250-305马力)共计226台。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世界知名品牌开始大批进入黑龙江垦区。原来几台车要完成的作业面积,现在一台拖拉机就可以完成。进口大型农具也随之陆续进入垦区,五铧犁至九铧犁应有尽有,大型联合整地机也成了部分农场的标配。随着这些进口大型设备进入,垦区的种植模式也随之改变,大农机的使用催生了土地的集约化,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原来的一垄一行变成了一垄双行,还有一垄三行。这对粮食增产增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0年以后,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300马力以上的大型联合收获机开始进入垦区,迪尔9670、S660、S680凯斯的6088、7088,克拉斯470等我们现在熟悉的大型联合收获机械陆续投入使用。田间管理也有了专业的喷药机械,航化作业也迅速普及。同时,黑龙江垦区的作业模式也带动了周边地方农村作业模式的改革,部分地区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整合小地块变成垦区那样规模的大地块,集中作业,统一管理,为粮食增产又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随着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精准农业在黑龙江垦区率先实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等应用,可以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合墒镇压等六项作业。旱田耕作从种到收已完全百分之百的全程机械化。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这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驾驶室里睡觉,玩手机或坐在地头,喝着茶水,在遥控器或手机上按几个按钮就可以操控拖拉机作业在这里已不再是梦想。

  如今的北大荒,如果你在春天来到北大荒的九三、北安垦区,你会看到一辆辆200多马力的拖拉机背着18行的播种机在广阔的田野里播种作业;如果你在五六月份来到这里,会看到喷药机张开双臂以20多公里的速度像一个个小飞机飞弛在看不到边际的田野里,所过之处留下朦胧的汽雾;如果在八月你再来这里,玉米、大豆、高粱已与人基本等高,从远处会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还没等你看到的是飞来何物,倾刻间这些喷药的飞机已略过你的头顶,只会看到它们洒下团团迷雾;九月末和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如果这个时候你来到这里,你会看到一排排有着整齐队形的绿色的或红色的巨型“蚂蚱”,驮着一个个大粮仓在田里往复的奔跑,所过之处,本来站立挺拔的作物全无,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秸茬和散落一地的碎渣。从远处看,他们很像在勾勒一副美丽的画卷。然后,排成队伍的运粮拖车有规律的在地头等待这些大物的归来,二者相遇,黄灿灿的粮食从收割机的粮筒里如瀑布般倾泄而下,放满一拖车后又继续进行下轮收获。而拖车有的直接驶向近处的粮库,有的水分大的要拉到指定的烘干中心再次烘干处理,也有的拉到农场的晒场储存,等待粮食有好价格时再卖出。

  与此同时,拖拉机待一个地块收获完成后,会背着各种整地机械进行入冬前的整地作业,有的农场分几项完成,翻或深松,耙,起垄;也有的用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好为来年的春耕作好准备。但不管哪一种作业,也只有在北大荒你会看到本来黄色的田野被一道道黑色所吞噬,**后整个大片田地瞬间变成一张黑色的画卷,笔直而整齐线条,没有一点瑕疵,像一部伟大的艺术品平铺在田野上,让你难以想像,那是拖拉机耕作出的。

  这就是北大荒一年从种到收的景象,全程机械化。今天的北大荒的农机装备水平不仅国内领先,在世界也是**流标准,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了99.6%。据统计,黑龙江垦区农业劳均生产粮食35吨,创造了全国**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吨的水平。

  40年的改革历程,也是黑龙江垦区率先在国内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今天的黑龙江垦区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万台,农用飞机场54处,农机资产总值已超过50亿元,粮食产量已连续七年在400亿斤以上,足以供应1.2亿城镇人口的口粮。这正是改革开放带给垦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改革才会让垦区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9月,习总书记亲自到黑龙江东部的建三江垦区考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其中很重要的也是关于农业装备的“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在我看来,这是对北大荒人过去的肯定,也是对北大荒的未来寄予的厚望。

  2018年12月16日,我们又迎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在哈尔滨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了垦区改革发展新的突破,进入垦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阶段。由一个机构系统变成了一个企业,完全市场化已成大势所趋,这将更大的促进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作为在北大荒成长的一代,也真心的期望,北大荒的明天会更好。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