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陕西印发《2025年应对秋淋天气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烘干作业技术要点》的通知
陕西印发《2025年应对秋淋天气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烘干作业技术要点》的通知
各市(区)农机推广机构:
为有效应对“秋淋”导致的土壤偏湿对玉米收获和晾晒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减灾减损,我站联合陕西省农机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2025年应对秋淋天气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烘干作业技术要点》,请结合生产实际,强化技术指导,全力抢收、抢烘、抢晒,减灾减损,力争玉米颗粒归仓。
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
2025年10月9日
2025年应对秋淋天气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烘干作业技术要点
一、适时抢收,分类施策
适期收获可增加作物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适宜收获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应对“秋淋”天气分类抢收措施:
(一)机械可进地田块。对能及时排水、机械可进地的田块,提前调配人力和农机,一旦条件允许,应快速进行机械收获。
1.旱地过湿机械化作业。对于长时间浸水且呈泥泞状态旱作农田,宜优先选用履带式玉米收获机,防止轮式机械陷机、破坏土壤耕层。若不具备条件,亦可将轮式农业机械改造为半履带式(将驱动轮更换为三角履带),或加装一对驱动轮胎以增大接地面积。采用履带式拖拉机作业时,应根据地块情况调整履带张紧程度,泥泞地块适当调紧一些,以提高机具通过能力并减少履带磨损。抢收过湿地块的玉米时,可采用经改造的履带式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注意调整滚筒转速、凹板间隙、清选风机转速等参数,并更换玉米专用割台或在割台加装接穗板。
作业时应降低作业速度,避免急进、急退,保持匀速作业。转弯调头动作应平缓,避免在同一位置多次转弯调头。如遇机具打滑、下陷、倾斜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同时应及时卸粮以减轻整机负荷。对密度高、群体大、产量高、早晚及雨后植株湿度大时,适当降低作业速度;对粒收地块,要确保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后收获;穗收玉米应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时,再机械脱粒,以防霉变。
2.倒伏玉米机械化作业。收获倒伏玉米时,应优先选用割台宽度长、倾角小、分禾器尖能贴地作业的高性能玉米收获机,也可在普通玉米收获机割台上加长分禾尖或加装倒伏扶禾装置,以增加扶禾行程,并适当减小割台倾角。收获严重倒伏(倒伏角大于60度)玉米时,在上述割台调整改造基础上,还需将铁胶混合剥皮辊更换为全胶剥皮辊,防止铁辊沟槽粘连泥土影响作业效果;将排杂辊改为浮动状态,并加装强力风机;必要时在割台上加装辅助拨禾轮或螺旋扶倒器,确保玉米植株有效喂入;若采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还应调整脱粒滚筒转速和凹板间隙,避免过度揉搓导致籽粒破碎率过高。当倒伏角小于45度时,对收获作业影响较小,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倒伏角大于45度时,应在对行收获的原则下,采用逆向或侧向收获方式。
作业时,需降低机具负荷,采用降挡加油门的方式保持匀速作业,确保喂入速度与各系统作业能力相匹配,防止因倒伏后玉米籽粒湿度较高、果穗粘连泥土、倒伏玉米植株不规则喂入等原因造成堵塞。应根据倒伏情况,实时调整收获机分禾器尖与地面的距离,尽量扶起倒伏玉米;应及时清理割台,防止秸秆和泥土在割台堆积。为方便机收作业后人工捡拾漏穗,作业时应断开秸秆还田装置动力或将其提升至最高位置,以防止漏收果穗被打碎。
(二)机械难以下地田块。对作物已成熟,普通收获机无法下地或有积水无法排出的田块,要动员农户人工带棒抢收,尤其是倒伏玉米是抢收重点,防止田间霉变,晾干后用脱粒机脱粒,确保成熟的秋粮归仓。关中夏玉米区、陕北渭北春玉米区,玉米植株如生长健壮,品种抗倒性良好、站秆能力强,青枯病、穗腐病发生较轻,果穗发育正常的田块,可以适当延迟机械收获。
二、科学用机,减损降耗
“减损就是增收”,收获是粮食从田间到仓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作物的最终产量。正常玉米机收作业应合理确定收获时间、选择适宜机具(当籽粒含水率低于25%时,可选用玉米籽粒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摘穗与脱粒作业,宜选用纵轴流机型;若不具备籽粒收获条件,可选用摘穗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果穗收获)、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一)选择适宜作业路线。作业前,应提前勘察地块,对地块中的沟渠、田埂、通道等予以平整,并标记水井、电杆拉线、树桩等障碍物,据此合理规划路线,科学避让。玉米收获时,机具行进方向应与种植方向一致,避免与种植行垂直方向作业。作业时,应根据地块形状依次进行作业;必要时可提前开出收割道。
(二)合理控制作业速度。应根据机型特点、作物产量、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干湿程度、留茬高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当作物密、植株大、产量高、地块起伏不平、早晚或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作业应先低速试收,然后逐步调整至正常作业速度;严禁使用行走挡位进行收获作业;低速作业时不能降低发动机转速。
(三)科学规范驾驶操作。作业时,应通过调整机具作业速度和幅宽实时控制喂入量,确保机具在额定负荷下工作,以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应注意幅宽衔接,防止相邻作业带之间出现漏收。地头转弯时应停止作业,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进行直角转弯,待靠行对齐、直线行驶后再恢复作业。应关注地头、边角和障碍物附近的作物收获情况,确保应收尽收。
(四)实时监测作业质量。玉米联合收割机可装配收获作业监测终端,动态监测作业时产量、损失率等参数。操作人员需根据相关参数和终端监测提示,及时调整作业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尽力降低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
三、及时抢烘,防止霉变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为20%-25%,应及时烘干至安全储藏含水率(一般为14.5%),以免发霉、变质,影响品质。收获后玉米籽粒含水率过大无法晾晒时,应及时分次烘干(一次降水分、二次再烘干)。烘干作业应遵循就近原则,提前查询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官网“2025年陕西省各地固定式粮食烘干服务点、移动式烘干机、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服务信息”,统筹安排,合理拉运,随收随烘,避免“湿粮”长时间堆放。
(一)选择适宜机具。玉米烘干机根据烘干批次、生产规模配置,宜选用低温循环式烘干机,也可选用连续式烘干机;宜选用燃气、生物质、热泵等环保热源。
玉米籽粒可适当提高烘干温度,宜选用连续式烘干机;收获的玉米果穗,应先离地储存,通风降水,待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再脱粒并烘干。固定烘干地点较远的区域可优先选用移动式烘干机,应烘尽烘。
(二)烘干作业要点。烘干前,应进行初清,含杂率应≤2%且不得有长茎秆、麻袋绳、塑料薄膜等杂物;应测定作物初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谷物水分不均度应≤3%。烘干时,玉米籽粒(不包括制种玉米籽粒)温度一般不超过50℃,最高不超过55℃,应控制一次降水幅度不大于18%或平均干燥速率不大于2.5%/h,防止玉米裂纹率增大。烘干后,玉米色泽气味应无明显变化,无热损伤粒、焦糊粒。烘干后的粮食要达到安全水分标准且粮温与环境温度相差不足5℃方可入库。
对于没有烘干条件的,可采取以下方式及时晾晒。一是在空闲房间、通户过道、塑料大棚内摊薄晾晒,每天多次翻动。二是通过玉米果穗装铁丝笼悬空晾晒,或将玉米码在晾架、木板上,保证底部透气。三是可用电风扇或鼓风机吹除湿气,加速水分蒸发。四是防雨防霉:雨天用防雨布盖好,但四周需留好通风口,避免闷闭导致霉变。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