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作目标,组织有关处室和单位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
1、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取得新提升
通过重点推动和有效组织, 2007年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5%,完成任务指标。其中,玉米机收水平达到11%,进入跨跃发展新阶段。水稻机收水平超过40%,机插水平从0.9%提高到2.73%,呈现突破趋向。
2、购机补贴工作促进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和结构优化
完成中央和市级购机补贴资金1600万元,带动农民投资超6640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3522台。其中,大中型
拖拉机554台,小麦
联合收割机94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145台,配套农机具2705台套。在实施中做到了阳光操作。
3、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组织完成了“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的农机化作业。 “三夏”期间,组织投入联合收割机3500台,5天完成全市小麦的收获,机收率达到99%。近500台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机手增收1050余万元。
为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对武清、静海、西青3个不同模式的农机合作社进行了重点扶持试点,取得成功,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农机化科技工作再上新水平
争取到农机科技经费655余万元,实现较大的突破。其中,争取到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资金100万元。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区域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8.19万亩,超计划2.37%,节本增效明显,增产粮食222.75万千克,增收530.34万元。北辰、西青两区完成部级验收。
组织实施市级农机化科技项目9项,示范推广先进农机化新技术20种,新机具537台套;新建农机化科技示范点49个,示范推广面积近34万亩,节本增效2310万元。
5、学术交流助推农机化事业发展
组织农机学术交流活动10次,包括全国联合收获研讨会、全国农机青年学术年会、现代物理农业讲坛等重点活动,为农机工作者搭建了技术交流的平台,为提升素质起到了助推作用。
组织启动了农机化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并通过组织青年科技读书班、青年论坛等活动,强化了农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
6、农机安全监理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
年度检验各类农业机械14531台,新上照3349台。对13602名驾驶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考核驾驶员1498人。协调交管、安监等部门,通过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联席会扩大农机安全监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积极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1个、示范村178个、示范户1800户,完成年度目标。加强了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在这些组织中设立安全员143名,形成新的基层农机安全管理新模式。
7、农机质量监督与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完成24项农机产品鉴定,数量比往年有了很大增长。6项地方标准通过评审验收并颁布实施。组织完成了全市秸秆气化炉调研和安全强检,完成了100万元监测仪器的配置,使农机系统有效地介入新农村能源建设之中。
8、农机化宣传和信息工作呈现新亮点
加强了农机化工作的宣传组织。通过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北方网等报道农机化45篇;天津农机信息网发布信息1300条,其中, 140条被中国农机信息网采用;部农机政务信息系统采用40余条;市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采用我局报送信息10条。组织了农机主流媒体参加的农机媒体天津行活动。在天津电视台启动了谈天说地农机化宣传行动,以专栏形式宣传农机化新政策、新技术,播出24期。
9、加强调研组织,形成农机化发展研究良好风气
组织了系统19项调研课题,着力加强对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农机化软课题的研究。还组织了农机大户、一村一品、农机维修、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等调研,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全系统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发表于 @ 2008年03月06日 16:48:00 |点击数()